第(1/3)页 “孙文远!你这忘恩负义的小人!当年若不是我等支持,你能坐上这县令之位?”刘茂才口不择言。 孙文远冷哼一声:“本官食的是朝廷俸禄,行的是陛下新政!尔等若再冥顽不灵,阻挠国策,就休怪本官按《妨害新政律》行事了!来人!” 他一声令下,更多的兵士从衙内涌出,枪尖闪烁着寒光。 强大的威慑力瞬间压倒了乡绅们的嚣张气焰。 他们看着那些冰冷的枪口,想起这位皇帝是如何打下江山的,如何踏平了倭国,气焰顿时矮了半截,只能色厉内荏地咒骂着,最终悻悻散去。 ………… 半年过去,秋收时节。 曾经的佃户张老五家的院子里,堆满了金黄的稻谷。 他的妻子正在用新分到的石磨磨面,脸上是止不住的笑意。大儿子在县里的新办蒙学堂识字,小女儿在院子里追逐着几只鸡崽。 赵老根提着一条肉来看他:“老五,今年收成好啊!” “老根叔!快坐!”张老五擦着汗,笑容灿烂,“何止是好!交了皇粮,剩下的够全家吃到明年秋收还有富余!娃能上学堂,隔三差五还能见点荤腥!这日子,以前做梦都不敢想!” “是啊,”赵老根感慨道,“听说那刘茂才,当初闹得凶,后来见闹不过,乖乖拿了债券,好像投了城里新开的什么机器纺纱厂,据说也赚了钱,现在也不闹了。陛下这招,真是……绝了!” “陛下是真龙天子,心里装着咱老百姓呢!”张老五媳妇插话道,语气里充满了虔诚,“要不是陛下,咱哪有这田地,哪有这饱饭吃?当家的,等卖了余粮,咱也请一幅陛下的圣像回来挂着!” ………… 县城茶馆里,人声鼎沸。说书人不再讲才子佳人,而是拍着惊堂木,讲着“苏陛下智取银山”、“新政惠民泽苍生”的故事。 茶客们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朝廷用赎买土地的银子,又要修一条到省城的铁路哩!”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