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方法和心态 第二节 心态很重要-《博士班的故事》


    第(1/3)页

    我发现读博也好,工作也好。事情能不能做成,跟做事的人的心态有巨大,甚至是决定性的关系。在莫红身上,我确定地看到了这一点。莫红是目前博士班上唯一一个毕业了的女生。当年入学时在交大校门口照的合影我还收藏着,三十多个人的博士班,女生有八位。在职有三个,脱产的五个。如今,结业的,退学的占了七个,只有一个莫红毕业了。

    莫红是保送硕博连读的,成绩优秀自然不必说,可是其它的女生也有保送的,可后来却没读下去呢。原因归纳下来有几个,导师不管自己又不会弄,最后放弃了;年龄大了结婚嫁人了,放弃了;还有就是在职的,本身有工作,压力没那么大,拖着拖着时间到了就放弃了。

    莫红不一样,我觉得她身上有一股狠劲,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狠劲。据说她从本科起就没管家里要过钱,全靠奖学金过来的。硕博连读期间,又申请了公费留美,在美国留学期间也有劳务费。我曾问过她,国外的学校是怎么联系的,是不是有熟人介绍呀。她说没有,只是看文献时看到某位外国学者比较权威,就发邮件联系对方,对方答应接受,学校又有支持的政策就去了。一个年纪轻轻的女孩,没有任何人牵线,没要家里一分钱,就这样在国外呆了两年多了,这真让我觉得好佩服。那时候出国留学,对于我这样农村出身的人来讲,好像是一件天大的事一样,怎么可能这么轻松就完成了呢。

    她来我们教研室后,我和她一个办公室,我发现而且她做事的专注和勤奋程度,也令我十分惊叹。我常常看到她连续工作四五个小时,坐在办公桌前一动一动。午餐有时就吃两块面包,中午也不用午休的。反观自己,看电脑一个小时,就头晕眼花,又要喝水,又要简单活动一下,有时还直接叭着睡一会。难怪人家出那么多成果。

    而且遇到学术困难时,她的选择通常是迎难而上,用尽一切办法来解决,自己不会就找朋友咨询。而我呢,遇到学术困难时,第一个想到是能不能避过去,能不能偷工减料,蒙混过关。真是正反的对照呀。看着莫红,我终于阴白,我博士读得这么慢,成果这么少,其实和我的心态和体力也有重大的关系呀。

    同样一件事,用不同的心态去做,会做成不一样。

    做学术研究,和农民种地其实很类似。一份辛苦,一份收获。研究人员要像苦行僧一样,耐得住寂寞,一门深入,苦中作乐。投机取巧这条路是走不通的,不光走不通,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

    在网上看到,在著名学者施一公的实验室,研究生们在实验室工作14-16小时是常有的事。有时对着仪器看细菌的变化,连续几个小时,连厕所都不能上。赶论文时,甚至要通宵。施一公常说,做科研苦是一定的,但是要从中找到兴趣,有兴趣以后一点也不觉得苦。

    科研的乐趣到底在哪里,这我还真没想出来?但是我已经开始相信,做科研一定是要吃苦的,不苦怎么可能出成果呢?

    我开始深刻地反省到,我之所以在学术上没有什么成就,博士毕不了业。其最根本的原因不是我智商的问题,而是我的心态的问题。我又懒惰,又害怕困难,又想快速到达,结果是一事无成,蹉跎岁月。科研如苦修,唯有苦中取乐、心无杂念,方能修成正果。

    我痛定思痛,开始过一种苦行僧的生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