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稳扎稳打-《女人不易》


    第(2/3)页

    毕竟,如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鸿运需要面对的是数十亿乃至百亿的资金投入。这一点想法,自然与顾鸿恺不谋而合。

    顾鸿恺随即将曼青在河城的经验,推广到了全国的经销商门店。限量款的低价汽车,开始在各地登场。

    鸿运逐步占领市场的同时,曼青也看到了瑶光和西爵的颓势下的裁员风波。曼青在与顾鸿恺沟通以后,直接推出了“鸿运专营品牌店”。

    鸿运专门店,直接接收了多名瑶光与西爵被裁减的员工,既解决了这些人的就业问题,又将自己的品牌形象树立了起来。

    这在河城又引发了不小的舆论轰动,在没有一分钱广告费的情况下,“鸿运”两个字,在公众和媒体面前再次爆红了一把。

    (本章完)

    第131章  稳扎稳打

    以价格战掀热潮的鸿运,很快把瑶光和西爵远远甩到了身后。

    顾鸿恺那厢,新的生产线的投入极大地降低了汽车生产的总成本。曼青在河城的团队业务逐渐扩大,从起初的一千辆车子起步,销量逐渐朝着上万的数字攀登。

    曼青抓准了机会,将中部市场的经销商体系稳固了下来,珊省、柠省、乃至于西部的歆省,鸿运的低价策略真正撬开了中西部的市场。

    所有人都很诧异,这个没有打过一分钱广告的汽车牌子,竟然以口口相传的口碑就这样在市场上席卷开来。

    曾经有人在报纸上公开质疑,鸿运一直以来的低价策略是否能够长久。

    曼青不过笑着对报社记者说道:“你们认为汽车经销商真的对汽车牌子有什么固定的追求么?实际上的情况是,他们并不关心这车子是不是进口的,是不是中外合资的,又或者是像咱们一样的国产汽车。经销商的立足点只在于,能不能卖出去车子,咱们能给多少扣率和返点。总而言之,只要经销商与咱们鸿运合作,能赚钱,那就是能走更远路的前提。”

    面对市场份额的丢失,率先做出明确策略应对的是瑶光汽车。瑶光在这个冬天,直接以处理库存的名义,将明星款车子从5万块钱的报价,率先降价到了3万9千块的额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