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过渡-《蜀客到江南》
第(2/3)页
翌日,辰时三刻,一个身穿青松绣样深蓝袍子的中年男人,领着苏轼叩了书院的门,递上名帖,杜辰亲迎了出来
作礼后,杜辰领着苏洵父子二人,逛了一圈书院,那父子二人也对书院感到新鲜
尤其苏轼,在侧门听了会儿,凝眉深思
斋房里的秦夫子正在讲术数2.0版里的题目,难怪才六七岁的苏轼会凝神默算
杜辰和苏洵二人相谈甚欢,留了苏轼一人在那借阅室,他看着里头编好的索引,一一比对,竟半点不错,照着索引翻查要照的书籍,很是方便
又拿起门边的白笔,在黑板上写着刚才听来的那道题目
手下刷刷写着,核算着
一眨眼就是午饭时间,杜辰极力相邀父子二人留下用饭,苏洵看着学子们有条不紊地排队用饭洗碗,心里赞叹
苏轼学着打了饭,端到了杜衡那桌,互相见礼后,几人就聊开了
一顿饭的功夫,几个半大孩子就建立起了友谊,这不,苏轼跟着杜衡已经把书院里的学子都认识了一遍,他天生好记忆,过目不忘,这会儿已能认完所有人了
几人一路回了斋房,苏轼问起上午那题目,问,那是何解法
杜衡也不藏私,当即拿起笔演示讲解
两人就这么你问我答到下午上课时分,下午是分班授课,侯大要来交机括工艺,笃行斋的要学经义
苏轼瞧得好奇,不肯走,求了父亲,留在慎思斋一起上课
苏洵父子在书院待了四五日,去田里看了二季稻,跟着去山上给甘蔗浇了水,看过嫁接后的果树,翻过养着蚯蚓的那片阴凉地,和杜衡几人玩儿过牌,三国杀,五子棋围棋轮番儿来
玩儿的开心,颇有些乐不思归的意思
分离总有时,他们此行本就是顺路来拜访杜家,因着那冰饮子,甘蔗的名声来的,不想收获竟如此多,带着口诀珠算,和新学来的术数理论,和杜衡几人约定了时时通信,才告辞回了
送走苏大佬,杜沅除了上课,和同窗们一起晨跑,做五禽戏,上课,山上田里地忙活
追过一次肥的二季稻收成还不错,有原生稻的三成产量。这可真的把杜老汉乐得笑弯了眼
这杜家高产水稻的风声就这么悄然传开,县上,乃至隔壁绵州府,甚至成都府都有人知道
只是三人成虎,传得产量颇夸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