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人工孵化鸡蛋?-《蜀客到江南》
第(3/3)页
当即去厨房寻了一个扁腹小陶瓮,里头铺了一层软絮。又想直接火烤怕会过热,便搬来个大铜盆,舀了大半盆水在里头,架在泥炉上,将陶瓮浸在水盆里,这才燃起了炭火。这间隙,去厨房选了十几个鸡卵,她也分不清好坏,只紧着圆润大小差不多的拿。
小心排放到陶瓮里软絮上,又用一块软布盖在上头。而后跑进鸡圈,顾不得那只母鸡惊叫扑腾,抓起它,伸手试它腹温。记在心里后,又跑回炉边,不住用手测水温和絮温,等感觉到絮温和母鸡腹部差不多时,将铜盆端下炉子,放到一边,盖上了笼盖。
炉子上另烧起一大壶水,等水烧热后,又取来三根自制的细“渴乌”。东汉时,一个名叫毕岚的人曾创制一种汲水之法,将竹管去节相连,制成长弯管,用漆封胶,密不透气。一端置于河水中,另一端越过河堤,置于田地中,在出口端燃烧干草,待火灭竹冷,管内抽出气,以气引水,便可吸水而上,引入田中,取名叫“渴乌”。
后世隔山取水便沿用此法,计时刻漏也用渴乌引水。
那三根渴乌粗细相同,她用第一根将水缸里的冷水引至炉上烧水壶里,第二根从烧水壶接到孵卵铜水盆,第三根则将铜盆里的水引回到水缸。如此,不须手动续水,缸里凉水不断注入烧水壶,热水不断引入孵卵铜盆,里头凉却的水又不断回流到水缸。只要看住炭火,孵卵水温便能大致恒定。她害怕有疏漏,害了这一陶瓮的生灵,来回几次跑进鸡圈,趴在那小窝棚边,隔着竹篾缝,探头瞅那只母鸡。
过了许久,那母鸡出来急急啄了些食,饮了些水,屙了摊屎,又飞快回到窝棚里,竟用爪子将那些鸡卵一个个拨弄翻转了一遍。杜沅大喜!原来孵化鸡卵要敞敞气啊,还得不时翻转。(怎么感觉和炒鸡子差不多手法/不是,哈哈哈)
她忙跑回去,揭开笼盖,将陶瓮里那些鸡卵,也一个个儿都翻转了一遍。添了些炭,又趴到鸡圈里看那母鸡。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