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水利织布机-《蜀客到江南》


    第(2/3)页

    今晚这酒倒是给了杜沅灵感,所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大有可为啊

    “祖母觉着这煮酒可还喝得?”她给祖母她们也筛了一壶,放的红糖,煮透了,添了石榴桂花,多一分清香。让人喝着自在

    “好,自然喝得!祖母还未吃过这样好的酒哩”祖母双颊泛粉

    这个中秋,大家都很尽兴

    转眼就是金桂飘香的十月,杜沅拿着篮子,带着杜仲正在树下摘花准备做酱酿酒呢

    她查了好些食货异志,找了酿酒方子

    烧刀子?这会儿怎么看也没有相关机器设备啊,而且,即便想方设法创造出蒸馏酒,也不是适用的。粮食多贵啊,宋代又是人口井喷的时期,不能这样胡搞

    等后期医学院起来了,再定量合规地生产少批量医用酒精吧

    她用泡了一夜的糯米,大火隔水蒸熟。再摊在竹篾子里头,再把从太和楼拿来的酒曲化水,均匀洒在透着热气的糯米上头,挨个儿搂散,确保每一粒都沾上了酒曲水

    再装进开水煮过,晾晒干的砂罐缸子里头,在糯米饭上均匀地撒上一层自己酿晒的干桂花。用手压实后,拿筷子尽力戳了个洞好出酒,用干净的棉布盖上,拿麻绳儿绑了,这会儿正是十月上,还有秋老虎,天儿不算凉,就没准备稻草被子啥的,直接放在了杂物间

    又做了一缸美方桂花的米酒,马家念着杜沅送的桔子饼,结个善缘,在中秋给他们送了好些果子。其中就有话梅,其实就是芒种后采摘的黄熟梅子(俗称黄梅)经过加工腌制而成。黄梅从树上采下洗净,放大缸里用盐水泡浸月余,取出晒干;晒干后用清水漂洗,再晒干;然后用糖料泡腌,再晒干,如此多次反复,最后成为肉厚干脆、甜酸适度的话梅。

    话梅这名字也是因为,说书先生常用梅子来润口,因说的时间长了,口干舌燥,便含一颗盐渍梅子在口中(那时候也不如现代便利,饮用水说来便来),酸咸的味道刺激味蕾,使唾液分泌津液满口,便可继续说下去

    她摘了好几篮子的桂花,做了两种酱,一种是直接将新鲜的桂花剁碎,清水中放糖,加热溶解。

    溶液冒大气泡了加入适量的盐,转冒小气泡时加入碎桂花,转小火熬为糖浆即装罐。

    想着那咸酸可口的话梅,她有了主意。把新鲜桂花择洗干净,话梅肉撕成丝,再用煮过晒干的罐子,一层话梅肉,一层桂花,顺次码好,装了八分满,倒入蜂蜜封口;用蜡密封了,用布封了,再盖盖子,还拿水再次封坛。

    月末一个月左右过去,开坛扑鼻的清香,她取了一块儿泡水喝,啧,可美了!还专门儿揉面蒸了馒头,涂着酱吃,真还可以吃两个大馒头!

    大概是好事成双吧,这头她吃的开心,好心情地把纺车也做了出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