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三尺动天下 125.见面道辛苦,必定是江湖-《月下听寒》


    第(3/3)页

    周遭村县赶在今日在简阳享受热闹的路人嗤笑声不止:“这简阳可真怪,怎么这般年纪也敢出来说书?丢人现眼。”

    说书这事,看似简单,但其中关节极难。

    若是单纯讲书上的文字,这行早就该没落了,如何还能让人尊称上一句先生?

    说书先生既要讲明故事,又要在言语之间加上自己的理解,就好比七岁孩童大街上拍罢醒木,与你说天下争端各国战乱,听者多半不会信。

    也因如此,市面上的说书先生都是上了年岁的居多,一个黄口小子信口胡言可算不上什么本事。

    话音刚落,便有简阳本地百姓冷哼道:“外乡人懂个屁,这可是简阳府数一数二的说书大家。”

    ……

    年轻男人低头摆弄着桌上器物,始终不抬头,余光打量着眼前有几双靴子,掐算着人数,感觉差不多时,淡淡清了清嗓子,缓缓抬头,手中醒木轻抖。

    “守法朝朝忧闷,强梁夜夜欢歌,损人利己骑马骡,正直公平挨饿。”

    声音似洪钟大吕脱口而出,虽说身处闹市,但眼前众人都可清晰听闻男人所说。

    只不过一首压言诗,街路之上叫好声响成一片。

    这几日在客店中困乏了许久的主仆二人将椅凳搬出客店,捧着热茶听着男人口中的山呼海啸,极为惬意。

    ……

    客店二楼。

    陈长歌自上楼后,便一直呆坐在方桌旁,回味着今日那突入起来的青石古巷,还有那振聋发聩的浩荡梵音。

    起初修炼参合录时,白衣师傅便说过,天道不比寻常,天道者可通神,与寻常武道不同,不必等到那羽圣境后触摸飞升之线时才能有望通神。

    若说通神,那羽水江上以诗通神算是一次,心神与江水同起同落,悟得了天道借势。

    但今日,本就是一段心中思虑,为何突然被扯入那青石古巷之中?若非陈长歌歪打正着,怕是要被困死在古巷之中。

    这是通神,还是入魔?

    陈长歌百思不解,正好似那关于世道之事一般,任是想破脑袋也想不透,想不通,想不明白。

    是思绪太沉,将自己逼入绝境?

    还是如羽水江上的通神梦境一般,明悟神悟?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