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元旻舟愣了愣,随之笑了出来,目光落在他背上的伤处,问道:“可找过大夫来看过了?” 窦长柯摆摆手,一脸无所谓,“不过是点小伤,躺几天就好了。你要知道,我们这些常年沙场作战的人,皮糙肉厚,身上挂点彩,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实在是不必放在心上。” “说得颇有英雄气概。也不知道刚才谁喊得最大声!”门外远远传来窦石谦的嫌弃之语。 窦长柯顿时翻了个白眼,也不理他,大大咧咧地问道:“侯爷,你来找我,可是有什么事?” 元旻舟点了点头,略一思量,便问道:“来此是想问问,当时在大殿上,你从怀里掏出来的书信,是否真的遗物?” 窦长柯眨了眨眼,忽然有些为难了。 他记得,少夫人曾经嘱咐过他,不得将此事告诉别人。 这个别人,包不包括她的夫君呢? 看出他的迟疑,元旻舟置于膝上的手不禁握成拳,试探着问他,“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也……不是……”窦长柯拧了拧眉,笑容有些勉强,“只是少夫人曾经告诫过我,不得将此事随意告诉别人的……不过……你既然是她夫君了,自然也不是别人了……” 像是想通了什么,他脸上扬起一抹纯粹的笑,便将事情的始末说了出来。 说到那笔迹时,他双眼发光,惊叹道:“侯爷,说了你可能不相信,少夫人那字,简直跟我老大的一模一样。若不是我亲眼看着她写下来的,我当真以为那是老大的墨宝了!” 说完,他眼里满是赞赏之色。 元旻舟瞧见了,心中一动,一股奇怪的感觉油然而生。得到了想要的答案,他也没在窦家停留太久,便也起身告辞。 走出门时,已是日暮时分。夕阳红彤似火,天际层云翻涌,夏风自小巷尽头吹来,说不出的清凉舒爽。 元旻舟心不在焉地拽着缰绳,眼眸一转,却招来长影,在他耳边道:“你去查查……” 长影颇感诧异,却还是依言离开。 而元旻舟回府后,先是去元夫人处请了安,便将自己关在了书房里。 谢风华微感诧异,却还是在竹秋的建议下,带着一碗绿豆汤去了书房。 刚走到门口,迎面却碰上了推门而出的长影,看到她和她手里的碗,长影愣了愣,似乎有些不自在,却还是快步走上前,行礼道:“见过少夫人。” 谢风华点点头,往他身后的书房看了眼,问道:“侯爷在处理什么要事吗?” “是……也不是……”长影支支吾吾的,一咬牙,硬着头皮道,“少夫人有事就进去吧!这会儿,侯爷应该也忙完了!” “好。”谢风华便推开了那扇门。 书房里有些昏暗,谢风华端着碗绕过林立的书架,便见到元旻舟正坐在桌前,一手按着眉心,一手拿着纸张,似乎在看什么。 “侯爷,”谢风华喊了声,抬步走过去,将手中的绿豆汤轻轻放到桌子上,笑吟吟道,“最近天气热,我给你带了碗绿豆汤!” 元旻舟将手中的纸叠好,放到一旁,一脸惊悚地看着那碗绿豆汤,问道:“夫人,这别是你亲手煮的吧?” “不是。”谢风华笑了笑,露出一口白牙,小眼神却有些森凉。 元旻舟似乎松了口气,在谢风华近乎杀人的目光中端起碗,慢条斯理地吃了一口,忽而道:“你姐姐的事,到现在也算是告一段落了。不过,那五万兵马的去向,仍旧是一个谜。皇上的意思,是让我找出这些人的下落。你可有什么想法?” “没有。”谢风华很老实地摇头。 她想过很多种可能,却也没想明白,那五万人若是没死,又会去了何处。 若是如窦长柯那般化整为零,可不可行? 她随即否定了这个想法。 “好了,这些暂且不想了。”元旻舟放下手中的碗,将一叠折子推到她跟前,饶有兴味道,“刚才看了那么多折子,有些乏了,不如夫人来替我批阅剩下的几份吧!” 谢风华看了眼堆得老高的折子,刚想要摇头,却被他一把拉了过去,肩膀一沉,紧跟着被他按在了椅子里。 “来,替为夫分分忧。”元旻舟递来一支笔,径自塞到了她手里。 谢风华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却还是在他的指点下落了笔。 她的字,苍劲峻逸,笔势豪纵,一撇一捺间尽显跌宕意态。初落笔时,势如骤雨旋风,急流飞瀑;笔墨行进间,连绵回绕,体势飞动不拘,极尽云雷变幻之妙;而在收笔时,她垂腕一顿,笔尖之字朴茂工稳,似是万千光景至此戛然而止,留给人无穷无尽的想象。 元旻舟从旁瞧着,渐渐敛起了脸上的笑意。 不多时,那叠折子就处理完毕。 谢风华搁下笔,舒展了下双臂,想着幸亏不用像以前那样天天看折子写折子了。否则,懒散惯了,还真会不习惯。 她望了望外面的天色,对元旻舟道:“侯爷,时辰不早了,我先回去了。” “好。”元旻舟将她送到门口,再回到桌前,看着折子上那些龙飞凤舞的字迹,一时陷入了沉思当中。 或许,连她自己都没意识到,在收笔时,她总会习惯性地顿笔,以至于那些字都比别人的多了几分遒劲稳重。 就跟,谢风华给他的那封信一样。 他揉了揉眉心,想起刚才长影带回来的消息,脑壳又是一阵发疼。 在那桩李代桃僵的亲事之前,似乎“谢二小姐”这个人,并不存在于世人的视野里,就连长影动用手下力量去查,都不曾查到太多有关于她的讯息。 他一手拿着折子,一手拿着那封书信,左右比对了会儿,只觉得一切更加云遮雾绕起来了。 这一切,是巧合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