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6.激战北平(九)-《大明职场》


    第(1/3)页

    率军在庶坛勒后路上堵截的,正是开平中屯卫指挥使周正仁,这一战他主动请缨,朱棣一番权衡后赋予他重任。

    周正仁没有辜负朱棣的期望,他身先士卒冲在前面,在他的带动下,将士们深受鼓舞,嘶吼着一浪又一浪的冲向蒙古人。困兽犹斗,蒙古人为了逃命,也发起了一波凶猛的冲锋,鼓声隆隆,马蹄声阵阵,喊杀声此起彼伏,双方很快便绞杀在一起。

    此时朱棣率军赶到,见蒙古人已被包围,右手坚定有力的举起令旗,很多将士们不等朱棣挥旗下令便高喊着冲了上去,四面的明军对蒙古人形成绞杀,庶坛勒绝望了。明军士气高涨,蒙古士气低迷一心逃命,明军将领身先垂范,蒙古统帅只顾自己逃命。战场形势从厮杀变成了单方面屠杀。

    眼见大局已定,朱棣下令道:“前方喊话,投降者,不杀,顽抗者死。”

    朱棣的命令很快传到了前线,蒙古人纷纷缴械投降,就这样,二千多蒙古骑兵,成了朱棣的俘虏。这一战,庶坛勒全军覆没。庶坛勒本人死于乱军之中。

    朱棣第一次作为全军统帅体验到了胜利的滋味,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得意,是不由自主的喜悦,骑在马上全身都不由自主的抖动,他的每一个寸皮肤都是兴奋的,每一个毛孔都是愉悦的,他的战马不停的低声打鼻,似乎也在诉说胜利的喜悦。

    不过朱棣的喜悦没有持续多久,当他见到前方阵亡将士的尸体和受伤将士的痛苦惨状时,朱棣的喜悦马上就被冲散了,他从一个又一个的伤兵跟前经过,那些士兵身上留着血,他们的脸上没有胜利的笑容,只有绝望的眼神,他们那断了的残肢,扭曲的神情,痛苦的呻吟,让朱棣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

    “全军休整,全力治疗伤兵,抓紧统计阵亡的将士,回去要加倍抚恤。”朱棣只能用加倍抚恤来慰藉自己,只能以此来抚慰将士的创伤。

    从俘虏的口中,朱棣得到了重要的情报,庶坛勒这一支是偏师,真正的主力已经南下进攻北平。得知这一消息的朱棣非常兴奋,让他更加坚持了自己的既定战法。朱棣一方面向北平方向派出多路斥候,随时掌握北平方面的战况,另一方面率领大军向大漠纵身挺进。

    不过前进了三天,朱棣便收到了张玉的战报:与蒙古主力遭遇,小胜,歼敌上千,敌军向北退却。

    看了战报,朱能死死的盯着地图,十分的疑惑:“从张玉跟蒙古大军相遇的地点来看,对方并不像是要攻北平啊。”

    朱棣也有同样的疑虑,按理说,以蒙古骑兵的进军速度,如若直扑北平,不可能有主力大军在三天前出现在张玉的正面,难道是敌军故布疑阵?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