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63.谜影重重(二)-《大明职场》
第(2/3)页
极其稀少名贵的牡丹,叫化指柔,据说此种牡丹花瓣白中带粉,粉中又泛白,粉白相映,极为美丽,能种此种牡丹的人,一定也是富贵已极之人。还有一种香的味道十分的隐晦,寻常人肯定闻不出来,我也是反复闻了才敢确认。”
姚光启关切的问道:“那现在可以确定了吗?”
三怪点了点头:“这种香是合成的香,而且这种香的年月已经十分久远,香味残留的极少,加之上面两种香的掩盖,就算是我,也几乎忽略了这种香,而且我怀疑,这香囊的主人先后用了檀香和化指柔的香,是有意为之,目的就是为了掩盖这种香而故意将那两种香参杂进去的。”
慕容晴有些沉不住气了,催促道:“哎呀你真啰嗦,赶紧说呀,到底是什么香,我都被你急死了。”
“墨香。”三怪犹豫了一下说道:“徽墨,而且是极品徽墨,这种徽墨,不是极讲究之人断不会有,因为他需要在正常的徽墨之中参杂少许的松油及梅香,这样做出来的墨,写出来的字既又松脂的醇厚,又有淡淡的梅香,字字留香,这样的人,不仅爱字,更是情调极高之人。”
姚光启听着三怪的话,陷入了沉思,过了半天才说道:“这种墨需要特别定制,也就是说,这种墨一定比一般的徽墨要贵,而且用这种墨的人,不仅有钱,而且是雅量高致的人,对吧。”
三怪点头。
姚光启顺着自己的思路接着说:“既然是定制,那这种墨不会造很多,用这种墨的人更应该极少对吧,如果我能找到造这种墨的店家或工匠,大致就知道是哪些人定了这种墨,谁买了这种墨,也就能知道谁用了这墨。”
三怪点头:“理确实是这个理,但这几年天下太平的,江南文风渐起,墨是文房雅物,文人雅士玩墨赏墨的大有人在,还有那些附庸风雅的,也装模作样的玩墨赏墨。况且文人之间,文房的馈赠也是常有之事,你就算知道谁定了这墨,买了这墨,也不一定就能知道是谁用了这墨。”
姚光启皱着眉说道:“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你能不能确定,这墨香大概有多久了?”
三怪想了想:“不敢确定,但得将近十年了吧。”
离开了三怪,姚光启和慕容晴马不停蹄的赶往徽州。徽州虽然地处江南,原本应该是富庶之地,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原因无他,人多地少。在农耕文明时代,有限的土地无法养活更多的人,为了谋生,大批的人外出闯荡,很多人外出的人选择了经商,所以徽商(包括但不限于徽州)是中国最重要的一派商帮之一,而和徽商齐名天下的,是徽派建筑,灰瓦白墙,曲靖回廊,建筑与当地气候和地形地势充分结合,美观与实用完美融合,将风水、美学、实用各种元素杂糅其间,是人与自然结合的典范。
除了徽商和徽派建筑,还有一样东西让徽州足以青史留名,那就是徽墨,墨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