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赵祯该考虑的事-《北宋大表哥》
第(2/3)页
“表哥和我想的差不多,不过赵振将军既然是曹老将军推荐的人,想必应该差不了,而且这次朕也将西北最精锐的军队都调到他手下听令,甚至连火枪军都交给他指挥了,如果还无法取得让人满意的战果,那可就太让人失望了。”赵祯这时轻声道,他掌权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这时已经有了几分帝王气相,说话时也给人很大的压力,如果赵振在这里的话,恐怕会被吓的磕头请罪。
不过李璋却是丝毫不受影响,只见他把情报再次看了两遍,随后这才开口道:“我觉得陛下不必太过担心前线的战事,毕竟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而且西北离京城这么远,咱们再怎么担心也没用,还不如多想一下接下来的事?”
“接下来的事?”赵祯听到李璋的话却露出疑惑的表情看着他道。
“不错,比如赵振将军如此打下了兴州,那么接下来咱们该如何统治,万一战事进展不顺,没能在大雪封路之前打下兴州,接下来又该如何应对,这些才是陛下应该考虑的问题。”李璋这时再次笑呵呵的道。
“表哥你觉得赵将军可能打不下兴州?”赵祯毕竟年轻,而且执政的经验也短,这时听到李璋的话也有些沉不住气的反问道。
“未虑胜、先虑败,而且胜败本就是兵家常有之事,所以陛下在出兵之前,就应该想到失败的后果,虽然在我看来失败的可能性很小,但也要做出万一的准备。”李璋再次微笑着道。
“有道理,如果真的失败的话,表哥您觉得该怎么办?”赵祯听到这里也连连点头,随后再次追问道。
“陛下可知当初唐太宗征高句丽的旧事?”李璋没有立刻回答赵祯,而是反问了一句道。
“自然知道,当初唐太宗第一次征伐高句丽,本来前期进展顺利,可惜后来却被挡在安市城下,久攻不克之下,唐军的士气也受到影响,所以最后唐太宗也不得不退兵。”赵祯这时点了点头道,历史是皇帝的必修课,甚至他还记得这段历史还是和李璋一起学的。
“不错,本来以当时大唐的国力,再加上高句丽的衰弱,大唐一战而定辽东还是很有可能的,但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所以唐太宗在战况受阻时,也立刻果决的下令撤兵,不过唐太宗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做了一件事,陛下还记得吗?”李璋这时再次诱导着问道。
“朕记得,唐太宗采纳了臣下对高句丽袭扰之策,命令大将牛进达、李勣、李海岸等人轮番杀进高句丽袭扰,使得高句丽疲惫不堪,国力也一日不如一日,后来到了唐高宗继位后,这才一战而灭了高句丽!”赵祯说到最后时,眼睛也慢慢的亮了起来,因为他已经明白了李璋的用意。
“不错,高句丽本是辽东强国,哪怕以大唐的国力,也花费了将近二十年才灭掉,区区一个党项自然无法与高句丽相比,但若是这次出师不利,陛下也不必灰心,完全可以把党项当成大宋的练兵之地,轮流派出大将袭扰党项,相比咱们大宋,党项只是区区弹丸之地,而且平时主要以游牧为生,如果连年战争,很容易会导致他们无法获取足够的食物,最后实力越来越衰弱,也许到时根本不用咱们大宋出兵,党项自己就要亡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