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说服-《重回北魏》


    第(2/3)页

    “治公事,服公服,治丧事自有丧服之礼。南使没有丧服,我们已经为诸位备齐,今日日落前即可送达,南使但思全礼,何忧无服?”

    “吊丧之礼,古今俱异,三代不同礼,五帝不同法,何须必以素服?”

    “公言此言何其怪异?礼分五等,凶礼居二。自周公建礼,古今同行,居秦汉至今而不变,乃为民俗之重,即便三尺孩童也明白。公以礼法变革为辞,拒以丧服,实在难以服众口。公若执意不变,非但不合华礼,也是对我大代之轻慢。”

    裴昭明刚刚说完那些话,心中就有些许悔意,暗怪自己一时失言,恐怕会累及名声。听了拓跋慎的反驳,也不敢再纠缠这个问题。低下头想了一下,说道:“贵我两国和好已久,交聘之礼都应当按照一样的标准。昔日我国高皇帝之丧,贵国派遣李彪前来吊拜,当时朝廷并没有因为他不穿丧服而疑虑不满。而今使臣来贵国,遭遇到这种意外之丧,兼且不得君命之情,贵国为何苦苦相逼不能见容?”

    见裴昭明玩起了悲情战术,拓跋慎心中不屑,不觉得这有什么好同情的。接着说道:“使君来我国之前,难道没有阅览昔年互使旧档吗?李彪当年奉命出使贵国吊丧,临行之前,本朝命令他带上丧服以备简用。只是贵国不能遵守古礼,贵国先君丧期不逾月就上下释服终丧,李彪面见贵君之时,建康上下华服满朝,玉佩击鸣。殿堂之间音乐之声充盈其间,无尺寸之素。李彪没有得到主人之命,难道能身穿素服丧衣独立于殿庭衣冠之间吗?”

    “我皇帝自幼长于太后之侧,亲受抚育之恩,感念至深。太后崩逝,五日不食,哀毁过礼,至今仍在按制居庐食粥。与李彪在贵国所见之情大异,岂可同日而论。”

    “外使今日若受贵国逼迫,受素服入吊,违背弊君旨意私自改易服饰,异日南还建康,必要受到责罚。”

    拓跋慎看到裴昭明语气中大为松动,打算再接再厉,说道“公能依礼而行,何罪之有?贵国若有君子,必能谏阻,使君当得加以升赏,若无君子,使君此行也是为国增誉,即便罪加于身又有何怨恨。君子之道,守正恶邪,公行以君子之道,自有董狐之笔褒誉。”

    拓跋慎说完看着裴昭明,又坐下说:“公至平城,已俞十日,所受王命一事无成,独不急于心乎?若能早拜太后,自可得见至尊,却为此区区难释小怀困于宾馆。为此心腹小节而弃大义,难道是为臣之道吗?”

    说了这一大串的话,拓跋慎觉得口唇中有些干,拿起一边放置的茶,看看里面的姜末,复又放下。坐等着裴昭明,看他有何话说。

    裴昭明思考良久,又被拓跋慎这些入情入理的话轰炸之下,也渐渐仔细分析如今的形势。吊丧之事本来是不受命就可以接受的,之前不答应只是因为担心有人以此进谗言。不得旨吊丧之事虽然合情合理,无可指摘,但是君王向来是以情代法,以一时喜恶推责臣下可以说是其本能,早上觉得你是君子,夜晚可能就会以奸邪之罪把你投进监狱。虽然当今皇帝不是这种人,但是以后呢?他裴昭明不是孤身一人,也是有家族亲人的,怎么能不善加考虑。因此最后才找拖词回复。

    现在刘昶追迫在后,王事又急,非比初入平城之时。如今北主之意坚决,他不吊丧绝不见他,若是因为这件小事不能与北国复结友好,只怕回建康之日就是被下狱之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