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淮阴渡-《重回北魏》


    第(2/3)页

    经过和任城王,于忠等人商议以后,最后决定只带三十人过江,随身只带基本的刀剑一类的兵刃,三十人中,国族和汉人各占一半,都有一些水下功夫。之所以这么挑选,只是为了以防万一。毕竟是深入敌国境内,多一些小心,事到临头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而且三十人可以说正好卡在南朝的点上。三十人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只要不去太乱的地方,保护安全足够了,也不至于引起南朝的紧张。

    楼船拓跋慎不是没坐过,不过以前都是在皇家园林那种水波不兴的池湖中,比不得现在泗水这种处于激流的环境,所以楼船刚刚进入河中不久,拓跋慎和李彪等人都用了好一会儿时间才适应下来。拓跋慎前世曾经和朋友参与过长江三日游,这种前后不过三十米的木制船跟钢铁巨轮简直没有可比性。

    。。。。。。。

    南齐·北兖州州治淮阴,淮水渡口。

    新任黄门侍郎裴昭明和北兖州治中从事史张明宝并渡口津吏站在渡口边的望楼上,朝着淮水之中远眺。今日淮河两岸晴空万里,淮水上下风浪不小,平时在淮水上出没的小船今日一艘也没看见。倒是偶尔有几艘舟师舰船来往淮水中巡游。

    “依北虏所言,虏宏子今日当至淮阴。现已未时中,尚不见虏舟。不如先回城中,左右离此地不过两三里。”从事史张明宝一口气饮完茶,将手中的几粒白子洒入棋盘中。

    裴昭明回过身,笑道:“如今暑气日甚,淮阴虽背靠淮水,难道比建康舒适?裴某久居建康,难耐暑热,昨日来此地,骤见如许佳地,何必便走。再者,裴某此来,便是奉命来迎北使。若是只因坐守几个时辰便耐不住,岂非慢怠朝命?张君若是要回城,可自去,裴某在此便可。”

    “裴公好耐性,只是张某性急,实在难耐如此枯守。张某还有些急务尚未办理。不如先去办好了,再来与裴公对弈。”张明宝说着,也不待裴昭明答话,行过礼便转身下楼而去。

    裴昭明听着楼梯处传来的厚重声,看着张明宝手摇麈尾扇,昂首挺胸下楼的背影。不觉对这个出身三吴四甲族之一张氏的少年郎微微摇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