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灵书-《重回北魏》
第(2/3)页
拓跋慎见张淑妃戚容,又见萧子卿打眼色,开口正准备劝解,却发现之前想的劝言现在一个字都说不出口了。萧子响是张淑妃十几年抚养长大的,其间不知多少辛劳,出镇外州时不知多少牵挂。最后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悲痛那里是一年两载就能淡薄下来的。
自家儿女劝母亲还有个说法,外人能怎么劝?话说的再好听,再有道理,在这种情况下都会有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还不如不开口的好。
想到这里,拓跋慎收回手,伸进怀中拿出包着纱巾的玉佩,取出玉佩,将纱巾递到永嘉公主前,萧灵媛愣了一下,接过纱巾,便要为母亲拭去泪水。张淑妃见女儿动作,回过神来,接过女儿手中的纱巾拭了拭眼泪,强笑道:“让二郎见笑了!”
将纱巾还给女儿后,张淑妃起身道:“云长,灵媛,你兄妹好生与二郎说说话,阿母先去小厨看看”
萧子卿看着母亲与婢女转过紫檀琉璃屏风,出了正堂后,回头看着拓跋慎,眉间微蹇道:“殿下既应子卿所请,何以现在不发一言?答应过的事情可以不做吗?”
拓跋慎从桌上取过张淑妃所作的族谱,说道:“非是慎不欲劝解。只是,为人母思念爱子,我能说什么呢?”
。。。。。。
大约一刻钟后,张淑妃从小厨回来,身后跟着七八个或两两一对,或独自提着食盒的婢女到了门外,走进正堂后,看见拓跋慎和萧子卿,萧灵媛各据一角端坐在矮桌边,桌上放着笔墨纸砚,拓跋慎与萧子卿已经停下笔,面前的纸上都有不少字,而女儿萧灵媛还在认真写着。
张淑妃吩咐奴婢将午膳放置好,走到桌边,看见原来是在习练书法。
“好了”永嘉公主将笔搁在砚边,拍拍手娇声道。
拓跋慎见萧灵媛写好了字,便将自己的字递给了萧子卿,萧子卿将自己的字给了妹妹,拓跋慎则拿到了萧灵媛的字,各自鉴赏起来。
萧灵媛写的正是《诗经》第一篇的《关雎》,字迹工正,却显得稚嫩许多,少女书迹所具的特点很重,不少字在转折处有刻意的痕迹。
“从姨这是用的王会稽夫人之书体么?”拓跋慎猜测道。
女子所学用的字帖,不过也就那么几种,不像男子,能选择的字帖多得去了,女性书法大家本就少的很,所以拓跋慎也能在萧灵媛的字迹中看出一些端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