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阅武-《重回北魏》


    第(2/3)页

    与李彪二人礼毕后各自坐下,郑道昭问道:“殿下,庐陵王说了什么?”

    “无他,只说请孤今夜前往其邸赴宴。”拓跋慎将信件折起放进袖中,说道:“卿等之意,可应否?”

    上次去了萧赜的后宫见张淑妃的事,差点成了自己的漏洞,拓跋慎现在也不好再独自下决定了。所以想先问问李彪等人的意见。

    郑道昭想了想,看了看李彪。李彪是副使,他不先开口,别人也不好说。

    拓跋慎见郑道昭有话要说,便道:“郑卿何意?”

    郑道昭见拓跋慎主动问起,说道:“以下官之见,殿下当遣人婉拒庐陵王之请。”

    “郑卿此话怎讲?”拓跋慎不解道

    “左传有言「大夫无境外之交」!为示公而无私之意。昔日吴诸葛瑾使蜀,与其弟武侯公事对接之外,并无私见,正此意也!庐陵王与殿下虽为外亲,然国别异属,不当与之往来过密,失使臣之体。”

    拓跋慎听了郑道昭的话,沉默起来。“大夫无境外之交”,说的是春秋以前的规矩,那时候周礼严密,不仅是平常的私交来往,即便遭遇外国亲友的丧事都不准越境奔丧。不过自从进入春秋战国以后,这条规矩就已经被打破了。否则吴国的季札也不会留下与郑国子产相交的故事,战国的魏齐也不会因为秦国逼迫的原因跑去找平原君赵胜请求庇护了。

    至于诸葛瑾,他不私下会见诸葛亮,可能是以示大公无私之意,也可能有出于免遭孙权猜忌的考虑。而且他与诸葛瑾不同,诸葛瑾在道理上有可能会背叛吴国,可他是皇子,本身就处于不疑之地,因为在外人看来他没有背叛朝廷和串联南齐的道理。

    “李公意下如何?”

    如果李彪也不同意的话,就从善如流吧!拓跋慎想道

    李彪摸摸胡须,说道:“以下官之见,殿下当去!”

    拓跋慎和郑道昭等人听了李彪的回答,大觉惊异。在郑道昭看来,李彪肯定是与他持相同见解的,他说的都是正理,而且也是持重之言,李彪没道理反对他的说法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