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式乾殿朝议(上)-《重回北魏》
第(2/3)页
王融知道萧赜无意让他从军领兵,也不敢再说从军的话,只能行礼道:“臣领圣旨!”说完之后,回到座位上。
萧赜点点头,表示满意,看向萧子卿说道:“庐陵王,与北使商议边市之事如何了?可有了结果?”
王融看着萧赜转过头,眼中闪过不少失望之色。
他出于王导之后,祖父王僧达在刘宋酒糟鼻在位时期还官至尚书右仆射,中护军,中书令,后来花样作死,竟然多次捋酒糟鼻的龙须,最后被酒糟鼻赐死了。王融的父亲也被流放,刘子业时期被赦免入仕,其后官至庐陵内史。
内史与太守同级,按西汉以来的规矩,诸王封郡的主官都称内史,非诸王封郡主官就叫太守。以王融父亲高门子弟出身,加上其祖上三代都是公卿高位的大官,一个小小内史算得了什么?跟他的门第根本不相衬,所以王融入仕一直都有振兴家业的想法。
永明五年的时候,王融加入声势正盛的萧子良的司徒府,去年还升为司徒府法曹,作为萧子良的近臣,王融与萧子良的关系很好,但萧子良的主要成绩和心气都是在搞创作上,王融想借萧子良的势往上爬,凭事业显然不能如意,所以他在意识到这一点后,就打主意往军功上凑,是以这几年数次上书北伐。朝廷虽然没采纳他的意见,但他的多次请战却让他成了朝野闻名的主战派。
萧赜不用王融自然也有萧赜的考虑。琅琊王氏的王俭早年曾是他父亲开国的佐命功臣,与当时的褚渊齐名。文职上尚书仆射,尚书令,中书监都做过,武官任过镇军将军甚至卫将军,可谓居功至伟。即便如此,他父子二人也没让王俭担任n的最高将将领的领军,护军之职,防的就是王氏既有累世人望,再掌军权,恐怕会成尾大不掉之势。
王俭死后,萧赜就没有在n系统中提拔王氏子弟。王融几次要求从军掌军权,对于防着他们王氏的萧赜来说,怎么会答应他这个要求?
王融几次遭到拒绝,自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只不过他现在急于往上爬,才会遇到机会就不厌其烦的尝试,反复上表请自效。每见萧赜不答应他,也不敢再多纠缠,免得激怒了萧赜,连现在的位置都保不住。
萧子卿与四个属官提衣出列,奏道:“昨夜已与北使于淮水上商谈。”说着将事情前后说了一遍。
末了,萧子卿道:“臣等未得朝命,不敢私议可否,今奏于陛下知道,乞恭听圣裁!”
萧赜初听事情不顺利,颇有些恼怒之意,耐着性子听萧子卿讲完后,说道:“借书之事,前年已经议过,当时只因内外纷议不止,才没有答应虏主之求。”
说着,萧赜对萧长懋问道:“太子,你说,北使之请可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