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暂别华北-《浴火重生西路军》


    第(2/3)页

    朱良才是73师副师长对197旅很熟悉,干部们对他也很尊重,他感谢上级对他的信任,表示坚决执行上级决定,用张掖的建党建军建根据地的思想来指导今后的工作,完成军区下达给一师的作战任务,带好一师,把三个团发展成三个旅,直至发展到三个师,配合政委以白洋淀为中心建立牢固的敌后根据地。

    29岁的李运昌是学生运动出身,李大钊的同乡和学生,推荐去黄埔四期学习。长期在平津一带从事地下工作,担任河北省委书记、冀热边特委书记。陈海松为了消除历史上冀东区党委极左思想泛滥、内耗严重、系统混杂、相互干扰、斗争无序、干部相继叛逃等不良现象,报请中央同意实行军区一元化领导,把地方党委、地方部队统一纳入军区编成之内,由陈昌浩政委、徐向前司令统一指挥协调。

    李运昌表示自己没有武装斗争的经验,对根据地斗争也在摸索之中。但经过陈海松司令员的指导和启发,自己有决心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虚心向同志们请教,加强党政军的团结协作,努力把冀中抗日根据地建设好。

    随后二师副师长李特宣布,部队在廊坊休整一天,明天开始向冀中进军。祝奉调前往东北工作的何大成政委、陶勇团长、宋建平政委一路顺风,并请他们带领警卫连押送日军俘虏和坦克前往北平。

    30日晚,通过史沫特莱的英语广播、北平的中文广播、天津的日文广播,华北方面军司令部被捣毁、寺内寿一大将被俘、北平、天津、保定、唐山被光复的消息传遍世界。八路军19军和陈海松、徐向前、陈昌浩的名字再次被国内外传扬,连张庆余、张砚田、张峰也被国人所传颂。南京、太原、济南接连失守的阴霾被再次掀起的抗日热潮一扫而空。

    武汉、长沙、重庆、西安、昆明、延安、张掖、归绥举行了三天大规模庆祝游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纷纷发表谈话演讲,热情赞扬八路军忠心为国、不畏强敌、勇于战斗、力挽狂澜,号召民众捐钱捐物支援孤身奋战在华北的八路军部队。后方的青年学生又一次开始向北进发寻找中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蒋介石惊喜无奈之下任命朱德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彭德怀、卫立煌为副司令长官,统一指挥18集团军61军、赵寿山部改编的38军,朱绶光、张培梅、续范亭所部与山西新军新组建的第6集团军、补充后的卫立煌14集团军等部队坚持华北对日作战。

    新成立第八战区,任命陈海松为司令长官、徐向前、傅作义为副司令长官统一指挥晋北、绥远、察哈尔、热河的抗日行动。傅作义35军、西北马家军组成的82军加入第八战区。

    冀东自治军张庆余、张砚田、李运昌有功于国家授中将军衔,所部组成冀东游击纵队。冀东人民救**张峰、王平陆、李楚离,坚持抗战,屡立奇功、忠心可嘉,授予少将军衔,所部编为平北游击纵队。以上两部归属第八战区作战序列。

    命令空军派出运输机前往北平,接回19军联络组和日酋寺内寿一大将、山下奉文中将、德川好敏中将、喜多诚一少将返回武汉。

    奖励19军法币100万元,授予陈海松、徐向前、陈昌浩、何畏以下勋章无数。

    1938年1月5日,忙碌喧嚣了六七天的北平城渐渐安静下来,各路记者被飞机送回武汉、延安,日军将领除送去武汉的外都随同近万俘虏、日朝浪人及家属被军区警卫团、晋察冀二师接应部队和3万武装民兵、2万多青年学生、城市市民送往晋察冀军区临时安置辗转前往包头。平津拆卸的机器设备和大批技术工人被送往燕山深处的兴隆县鹰手营子。缴获的40多架飞机由包头航校的教练、学员驾驶飞往归绥,顺便轰炸东来的援军和张家口、大同敌人目标。

    日军统帅部得知消息后慌作一团,攻到石家庄的第一军、济南的第二军、张家口驻蒙军蓄势待发的26师团、大同的6师团,长春的关东军总部频繁与陆军部商议。直到31日陆相杉山元、次官梅津美治郎、作战部长石原莞尔等反复考量确定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中将代理华北方面军司令官、调华北第一军参谋长桥本群少将为参谋长、关东军高级参谋田中隆吉大佐任北平特务机关长、关东军第3飞行团佐贺忠治少将率所部参加华北方面军作战。迅速调集北平周围部队严厉惩戒支那18集团军19军。

    仓促就职的东条英机和关东军参谋部紧急制定作战计划,2日命令大同的谷寿夫第6师团36旅团、混成第2旅团、关东军前田利为中将的第8师团,第一军驻守彰德的土肥原中将14师团、第二军驻防德州的矶谷廉介中将第10师团立即补充物资迅速出击,合力消灭屡屡让皇军蒙羞的19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