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初到哈尔滨-《浴火重生西路军》


    第(2/3)页

    车厢里的沉闷气氛被这番话所驱散,大家开始热烈地畅想起未来的农场。湖北籍的赵明说:“司令员,农场得给我留两亩地专门种水稻,离开四川以后,就没吃几顿大米饭,到了东北不是高粱就是玉米,连白面都少见,实在让人不习惯。”

    “你想的美,东北这疙瘩冰天雪地的,麦子都长不活还想种水稻。还是等赶走了小鬼子去张掖吃乌江大米吧!”他的好搭档王宇笑话他说。

    “王宇这回说错了,这东北虽说冬季寒冷,可土地肥沃、水质上佳,种出来的水稻比咱们湖北大米好很多。早在唐朝时,东北的少数民族就在吉林一代种植水稻,还上贡到长安呢!就是每年只能种一季,产量也不高。”

    “那为什么咱们走过的地方都只种高粱大豆老玉米呢?”

    “唐朝以后东北一直被游牧民族争来夺去,农业生产遭到破坏,满清入关以后东北封禁,严禁汉人进入发展农业生产,东北实际上成了鸟兽的天堂。同治、光绪年间为了抵御俄国的侵略开始移民实边。山东、河南苦于生计的贫苦人们才成群结伙闯关东,带来了中原的耕作技术,而中原是不种水稻的,会种水稻的也觉得天凉不敢种。”

    “既然是这样,咱们干吗要种水稻呢?”

    “其实这里的水土最适合种水稻,朝鲜族的许多人已经小规模地种了几十年,只是咱们汉族农民没掌握寒冷地区水稻种植技术所以没人种。日本为了解决本国大米生产不足的问题,鼓励朝鲜、东北种植水稻,派出许多农林学院的师生在东北试验寒区种植水稻的新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所以,我们提出到北满来种水稻才会顺利获得批准,还得到了额外的资助。而且平林盛人答应派一些专家和几十个善于种稻的朝鲜人来帮咱们,这对东北的农业生产是一个促进,我们没有理由放弃这个改变东北耕作技术的机会。农场要办下去、水稻要种下去,若干年以后我相信东北就会成为中国主要的水稻产地。”

    “有了日本、朝鲜人的加入那我们的基地不就暴露了吗?”

    “我会跟五常县交涉,要三块地方进行水稻种植试验,一块在河川平原、一块在山前丘陵、一块在山谷小溪旁。日本专家都安排在平原、朝鲜人大部分去丘陵,咱们自己去山谷。为了防止土匪骚扰,申请成立自卫队,合法拥有枪支。这样我们的训练休整、物资储备就可以自然进行了。”

    “抗联部队不是都南下吉林集中休整去了吗,怎么还有十军存在呢?”

    “十军是土生土长的五常子弟,对地形敌情非常了解,在附近几个县坚持了好几年,军长汪雅臣虽然当过东北军、当过山林队,但抗日很坚决,是我们哈尔滨作战的主要依靠力量。李景林已经与他们见了面,传达了东北军区的命令,他们已经收缩部队在大秃顶子山一带休整,正等着我们的到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