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更大的靠山-《浴火重生西路军》


    第(2/3)页

    奉命而来的县中学校长孔庆尧、五常火力发电厂经理和骆、满洲中央银行五常支行经理王家驹、五常街公所街长吕世达、山河镇著名商绅王相臣、五常书曲协会会长舒焕章、行医于拉林的伤科名医王殿举、天益和『药』店坐堂先生皮庆云、电话局长王锡侯等退在一边,冷眼旁观。

    陈海松对目前的五常斗争形势是比较满意的,在日本侨民外衣的掩护下不仅顺利占据了三处据点,还得到县里日满军政宪特的多方照顾。容留了数千战俘劳工在农场务工,接来抗联十军成立了两个团,争取了皇协军一个旅,转眼间,白『sè』恐怖中心就出现了五千多人的红『sè』隐蔽部队。不仅如此,借助侵占军练兵时机连续打掉汉『jiān』恶霸土匪武装,趁机把抗联战士安『chā』进各村屯保安队、县里保安团、警察队里,大部分村屯长换成了抗日人员。

    基地的建设也是出人意料顺畅,在充足的人力支持下接通了电线、筑起围墙,修建了拦水坝、引水渠、十个育苗温室,开垦出2000亩水浇地,5000亩旱作地。

    日本专家、学生和朝鲜农民观察了这里的自然条件后很满意,但提出的种植方法却让他很不满意,他不得不打着在通江口进行过成功试验的幌子给这些日本学者贩卖了后世一些‘旱育稀植’高产原理,被这些老科研称为神人,在他不断地指导下很快拿出了比较成熟的方案,开始着手建设。

    四月初从哈尔滨回来,派出张峰分队一路猛打向北佯动,牵走敌人视线后,所有人员撤回基地休整。自己全力进行水稻研究。建立玻璃温室,开始育苗,现在终究到了能够『chā』秧的时节了,为了更深地隐蔽、借势做事,他通过植树秀一联络上田中玖,来给自己造势,给这个敌人眼皮子底下的抗日根据地披上更隐蔽的合法外衣,取得更大的保护伞。

    他早已查清朱福三的底细,这个高高大大闯关东过来的山东人,自小在沙河镇当学徒,后来与人合伙开酒厂,靠着投机钻营取得一批军用电线杆的采购合同,赚了一笔,投资兴建酒楼**院、当铺商店,不几年成了家喻户晓的富户,置地6000亩、建房40年就当了五常商会会长。马占山反日他觉得成不了气候,和把兄弟现在的第五军管区司令于琛澄的侄子于谦澍离开县城避居老家太平川,发动地主、商户筹资成立大排队自保。

    很快当过吉林第四军副军长官至中将、因郭松龄事件去职在双城老家发展实业的于琛澄投降日寇带着鬼子杀过来时,他们积极响应拿下五常县城遭到多『门』师团长的褒奖。于谦澍做了县长、他继续当商会会长,后来又做了协和会长,随同于谦澍赴长『春』参加溥仪的登基大典。

    回来后极力宣扬‘日满亲善‘、‘共存共荣‘、‘王道乐土”,协助日寇大肆掠夺五常的木材、『药』材、矿产、粮食,出资协助日本人修路架桥,身兼商会、农会、协和会的总会长,福字号商铺遍及五常,在长『春』、双城、哈尔滨也有商号。被日本人称为日满亲善的楷模,参加了滨江省协和会组织的赴日‘观光团‘。

    他虽投靠日寇,从不欺男霸『女』、为害乡邻,家中有一妻一妾,无儿无『女』却不另娶,雇佣老仆三四人,生活简单、没有恶习,是典型的唯利是图的无德商人。为了缓和民众的不满,他变着法的笼络人心,修房送粮、开设‘粥锅‘、收养‘孤儿‘、捐赞助学。

    这样的汉『jiān』真的很特别,让陈海松感觉到与关内的不同,反复思考后他放弃了**的想法,决定利用他憨厚善良的一面通过教育发挥他的作用,为抗日事业做出贡献。

    被陈海松惦记了许久的朱福三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在鬼『门』关前转了好多次,心里还在琢磨着如今有机会和滨江省的太上皇的族叔相见,可不能放过这个‘投资’的大好机会。他用很山东味的日语向田中先生自我引见,称早就知道田中先生来到了五常,多次要来拜访都被县长劝阻,说垦殖开辟团正忙于建设,植树处长下令不得干扰,所以只是送了些钱粮过来,不知够用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