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土地的争论-《浴火重生西路军》


    第(2/3)页

    病根找到了,失落,极度的失落,思想还停留在张大帅、宣统、光绪年间的常家不知道来的是一群为泥腿子打江山、以泥腿子为依靠力量的**人,还等着像过去一样遭到礼遇、委以官职,傲慢地俯瞰村里的泥腿子们呢。

    陈海松知道**的政策是从根基上颠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腐朽统治的政策,不可能像过去的官府一样依靠乡绅、保护乡绅,对贫苦农民的关怀倚重必然损害乡绅的既得利益和习惯性的优越心理。不理解、不支持、以至于武装反抗正是**进入东北、解放军进入西南、中南、华中遭受抵抗的主要原因。

    共和国之初**的三百万人其中很多是不甘心家产被分、土地被剥夺的人,当时是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以**消灭的方式强行推行新的土地政策,重演了历史上改朝换代的悲剧。两大阶级互不相让难以妥协时,也只能用暴力手段处理。腐朽的、得不到广大民众支持的蒋介石不得不避走台湾。也许自己能够探索出一种迫使对方做出让步的土地政策,逐步化解阶级矛盾。

    陈海松想了想说:“我想这并不是有意冷落常家,你可能不知道这里的侵占队是我军解救的**战俘组成的,并没有多少本地人参加,你的两个儿子我看都很斯文,身体也不够强壮,很可能因为这个没有被选上。而地方政权是通过**选举产生的,是全体村民投票产生的。你们愿意出来为抗日出力这很好,但村民并不认可我们也无话可说,原因是什么我需要回去后了解。”

    常家明对这样的注释明显不满意,恨恨地说:“还能是什么原因,嫉妒!有地有钱有文化有什么不好?吃糠咽菜、四周乞讨反倒有理了?自己没本事去挣,就抱着团排挤咱们。要都像他们那样,那里来的粮食?大字都不识几个,还当村干部,管得了吗?”

    前边说的还有些理智,后边纯粹是带着阶级仇恨**积聚已久的不满了,陈海松严肃地说:“常先生心里有气,说话有些偏激我不会算计,但有些道理需要跟你讲一讲,不然你会不断郁闷、冤枉下去。刘村长也许真的没有多少文化,但他勤劳朴实、待人宽厚、有为大家做事的热情。上午我在村里转的时候,好几户人家都说他们家的房子是刘村长带人给修补好的。

    现在的永合村几千口子人,面积比原来扩大了四五倍,却没有抽大烟的、没有赌博的、没有暗门子、没有打架斗殴、邻里纠纷的,孩子都去上学,村里街道很整洁。修了水渠,把河水引到家家户户,方便了所有人,领着无地的百姓开垦出了150多垧地分给大家,他却没留一分。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绩、群众的夸奖证明他是个善良正直人、有本事的人、值得信任的人。

    人常说活在这个世界上无非名利两字,要我说,第一是名第二才是利,钱再多你也就三个饱一个倒,地再大你也就睡一张床。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名却会长久留在受惠于你的人们心中被人传颂。我们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不是看他有多少财产多少土地,而是看他为老百姓做了多少有意义的事。

    常先生是本村大户、当年也是本村保甲长,凭良心想想几十年来为本村父老出过多少力?饥荒之年施舍过吗?有病有灾的怜悯过吗?修桥铺路捐赞助学做过吗?也许你们觉得他们根本不配得到你们的施舍,他们的贫穷是上天注定的,在你们的骨子里就鄙视他们。

    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都是说要善待老百姓,咱们常家有钱有地有条件却不去救助孤苦、与人为善,又怎么会得到别人的感激、穷人们又怎么放心把村里的事务交给你们这些瞧不起他们的人来管?

    我们**都是泥腿子出身,我本人也是家徒四壁、无法生存才出来闹革命的,我们跟着**就是因为他主张建设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贫穷的社会。我们的政治主张让那些为富不仁、横行霸道的地主老财恐惧、仇视,我们只能依靠接受我们思想的穷苦百姓来推行我们的政策。

    现实证明他们做的一点也不差,他们只是不断被压制没有机会来展示他们的能力。他们虽然贫穷,却心地善良、吃苦耐劳、懂得民众的疾苦、向往美好的明天,有追求、有干劲,他们就是我们实现政治主张的主要力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