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数字阵列雷达科技树-《星火2003》


    第(2/3)页

    重要的是,要尝试去做。

    想到这里,他举起手打算发言,但没想到,坐在他左侧的另一个学者抢先开了口。

    “卢教授的观点我是赞同的,现阶段去搞数字阵列雷达难度确实很大,也不经济。”

    “但问题是,我们的目标真的是这个雷达本身吗?”

    “我还是想先提醒一下各位,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不是‘怎么造出数字阵列雷达’,而是‘研制数字阵列雷达所需的科技树’。”

    “科技树这个概念,我想大家都能理解。”

    “既然是树,那就是从树根开始的——我们没必要去盯着最顶上的、树冠上的东西,先沉进泥里看一看嘛!”

    陈念转过头看向说话的人,他认出来这人是国内的知名经济学家,陈飞云。

    他对整个国内产业布局的了解,可以说在年轻一代中无人能出其右。

    听到他的话,卢尚东也点了点头。

    “飞云的观点是对的,要搞终端技术,那就先得解决基础问题,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不过,这就不是我擅长的了-——如果我们要搞半导体,那应该从哪里开始?君灵,你来说说?”

    坐在角落的王君灵闻言抬起头,回答道:

    “那就太多了。”

    “如果按高端半导体产业来算,单晶炉、氧化炉、扩散炉、光刻机、刻蚀机、离子注入机、薄膜沉积设备、清洗设备、检测设备.”

    “反正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条线上需要的技术,咱们是啥也没有啊。”

    “其中有一些,是投入资源、投入钱就能解决的,但像光刻机、刻蚀机、离子注入机,我们是有钱也搞不定,甚至买都很难买到。”

    “不过好在,如果仅仅是搞一个数字阵列雷达,我们暂时也不需要把这些东西全部都拉到高端。”

    “首先光刻机就是近期不需要的,我想想先把单晶炉和扩散炉解决就行了。”

    陈念微微点头,他的想法跟王君灵不谋而合。

    他当然不需要真的把这条产业做全,因为哪怕他能有足够的源点来提供技术,但在工业基础不过关的情况下,盲目去发展这些技术不仅赚不到钱,还有可能变成经济的拖累,形成反效果。

    最好的方案,就是在几个关键的领域形成突破,并且能形成裂变效应。

    单晶炉、扩散炉似乎是一个选择,但好像它的长尾效应,还是有些不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