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其实不用我说,你应该也知道这是为什么。” “在宣布了20nm芯片项目之后,中芯国际依靠那些技术迅速攻克了大量中低端芯片的制造技术,这对整个移动通信终端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 “虽然他们的新品还没上市,但是包括诺基亚、三星、西门子在内的诸多厂家已经开始降价了。” “原因很简单:他们认为我们真的能做到,所以不惜在最赚钱的时候降价去抢占市场。” “你可以说这是一种商业竞争手段,但不可否认,我们的消费者,确实从中获利了。” “人和人之间的联系会变得更加方便,通信交流会更加顺畅,无论是工作效率、还是生产效率都会因此而提升.” “而这,确实是你所说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技术突破,所带来的进步。” 听到李想的话,陈念郑重地点了点头。 是的,一项技术,无论它的影响范围是大是小,无论它的战略意义是重是轻,只要它出现了,那就是一件好事。 也许,在现阶段,它能发挥出来的效果的确有限。 但未来呢? 或者换一个思路,如果我们有了10件、一百件这样的同类技术呢? 量变,终究会引起质变的。 航发是这样,芯片是这样,而高铁、燃气轮机、大型工程机械.都是这样的。 想到这里,陈念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看着他的神情,李想笑了笑,开口问道: “现在是不是觉得心里好受很多了?” “其实,有些事情是很简单的,只是你自己把它想复杂了。” “你看啊陈念,我不是一个搞技术的,其实很多时候接触不到你们那些高瞻远瞩的规划。” “基本上,都是等这些规划落到地面上来,我才会拿到第二手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能是不完整的、不及时的,甚至有时候.不那么准确。” 说到这里,李想停顿了片刻,随后郑重其事地说道: “但是,它很接地气。” “我能直观地看到你们做的那些事情,在最底层的领域,所产生的影响。” “我给你举个例子吧,还是说移山项目的事情。” “也许在你们的眼里,这个项目的形态是,它能拉动数百万的就业、能带动几千亿的投资、能对抗全球都无能为力金融危机,让我们一跃成为这个世界上最稳固的避风港。” “但在我看来不是这样的。” “我看到的是,像王建成的家乡,那个小村庄,因为这个项目而终于修通了一条出山的公路,让那里的几百户人家重新跟这个世界建立了联系。” “我看到的是,那些本来需要依靠绳索、独木桥、索道去跨越大山的人,可以安全地、快速地从隧道里通过了。” “还有,曾经需要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冒着山体滑坡、泥石流、坠崖、甚至是野兽袭击的危险区上学的孩子们,终于拥有了可以直达家门口的‘摩的’。” “这些事情很大吗?很显然,没有多大。” “可是,它不就是我们的生活吗?” “应该说,这是这片土地上数以亿计的人民的生活。” “你,还有星火,确实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我相信有一天,这样的改变会越来越多的。” “而我之所以加入星火,其实,也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对面的陈念默默地听完了李想的讲述,此时的他,相比起之前的迷茫,心里已经是一片澄静。 李想给他说了那么多,其实立足点无非就是一个。 那就是,想要告诉他,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不应该只盯着那些远大的、崇高的目标。 也要把头低下一些,看看那些实际的问题。 看看人民确实需要、确实关心的问题。 “我明白了。” “放心吧,我会记在心里的。” 李想终于松了口气,他的脸上挂起了笑容。 随后,他开口说道: “不过,说了这么多.嘿嘿,其实从心底里,我还是希望你能快点把核聚变搞出来的。” “怎么样,陈念,给你十年时间,够不够?” 陈念同样笑着点头。 他回答道: “用不了十年。” “说不定,三年就够了呢?”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