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前几年的时候,我去拉一车煤回来,要不了半天就能卖完,那时候不说家家户户,起码有一半家里还是烧炉子的。” “因为啥呢?天然气贵啊那时候。” “再加上用煤也方便,你说冬天了,家里要取暖,专门买炭也不划算,烧个炉子又能做饭,多好。” “现在不行了,现在又是电暖气,又是电磁炉,又是液化气的。” “城里用煤的差不多都没有了,也就是几家饭店,还有郊区农村有人烧煤。” “再过几年,农村都不烧煤了,要么干脆烧柴,要么就是沼气。” “你不说别人,我自己都不想烧煤咯” “确实是这样的.那您干这个还赚钱吗?” 老人连连摇头,回答道: “不赚钱,这还赚什么钱?一个月能有个一千块钱就不错了!” 一旁的威尔逊满意地笑了。 看来前期的调查没有出错,这个老人的生活,确实是极度困难的。 1000块钱,在这个年代能做什么? 也许对某些人来说,这只是一份饭钱。 于是,他赶紧对着麦克风说道: “这个老人的情况比我们想的还要困难,他每月的收入不超过100欧元。” “要知道,哪怕是在这个小城,一份简单的午饭也需要1欧元以上。” “也就是说,他赚到的钱,几乎只能勉强覆盖一家人的食物消费。” “百分之百的恩格尔系数!无法想象” 这番话已经开始带有明显的引导意味,但在威尔逊精湛的演技下,所谓的“惊讶”覆盖住了暗含其中的恶意。 而恰好也在这时,对面的老人突然狠狠地咳嗽起来。 助理见状连忙从包里拿出矿泉水,神态关切地一边拍着老人的背,一边询问道: “您没事吧?这是怎么了?” 足足过了好几分钟,老人才终于缓过气来。 “没事,没事老毛病了。” “说是肺有毛病,搞不好是肺癌哦.” “肺癌?不会吧?” 助理的脸上浮现出夸张的惊讶神色,而威尔逊却越发兴奋。 这就是活生生的苦难。 而对方的苦难,正是自己要消费的爆点. “咋个不会哦,干这个的就是容易得肺癌。” “哎,我都不想说这个,也不敢去看。” “能过几年是几年咯,等养大我两个女儿,我走得就没有牵挂了” 老人的声音里透露着一种坦然,哪怕是心思不正的威尔逊两人,也终于有了些动容。 但他们并没有真正忘记自己要做的事情。 在老人跨上三轮车之后,他们便自然而然地帮着他推起了车,跟在了他的身边。 而也就是这一趟行程,让他们收集到了足够制作成一期视频的素材 几天之后,一条视频在YouTube上线。 它的标题叫做《旅行华夏,遇到了一个卖煤的老人》。 一开始,它的热度并不算高,但随着后台的赋值和推广,这条视频的播放量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提升,并且迅速被转载到了华夏国内的视频平台。 在极短的时间之内,这条视频的影响力便迅速扩散开来。 不可否认,它所展现出来的底层社会的真实现状,确实刺痛了每一个人的最柔软的内心。 在视频里,人们所能够看到的绝对不仅仅是威尔逊的团队与老人的那几句简单的对话,还包括更多通过“并不算清晰的镜头”展现出来的,一些令人心痛的细节。 比如,他的手上戴着的那个颜色鲜艳的儿童电子手表,也许不知道是从哪个地摊上花几块钱买回来的,目的只是为了保证能够准时到达客户要求的地点。 比如,他家里的墙上挂满了奖状,但在奖状下面的桌子上,却是一碗看不清颜色的剩菜。 比如,那些还在订购煤炭的家庭往往条件都不好,甚至有些老人每一次只订几块,因为他拾荒换来钱,也只能付得起这几块让他熬过寒冬的燃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