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淮阴渡-《重回北魏》
第(1/3)页
七月十二,泗水渡口。
今日一早起,停泊在这里的民船,渔船都已经被驱到了周围水域,只余一艘插着黄色节旗的两层楼船靠在渡口边,几十个工匠正在楼船内外上下做最后的安全检查。
拓跋慎和任城王同乘一车,到了渡口外下车后,招来津吏闻讯。前日决定由泗水直接到淮阴之后,任城王就遣人到津渡,命令津吏收集来往此地的舟船沿途详略之情和水情缓急。
“孤前日催督之事如何?”
“已得其详,下吏已将沿途洲,礁,芦蒲荡之属绘制成图,又招募了十几个常年来往于泗水的本地渔民。如今水势正盛,若是乘流激下,只需一日一夜许便可至淮水。”
“嗯,甚善!”任城王点点头,称赞道:“此事你做得好,升赏自不必说。你所举之渔民可靠否?若是有南朝间谍潜身其中,你为举人,也当受连坐。”
“请刺史放心便是,这些渔民年岁不过二十余,都是徐州归化前后生人,其家人族属都已登记在册,只需派人监之即可!”
“好,孤便派殷长史与你同去。你可与那些渔民说了,待了此事,孤有重赏。”任城王说着,指着随行而来的长史殷瞻道。
和任城王,李彪等人在渡口等了一刻钟左右,检查楼船的工匠才陆续出来,为首的匠师回报楼船无虞后拓跋慎才与李彪,于忠,郑道昭等人登船。
从京城一路保护拓跋慎的三百骑兵当然不可能都全副武装继续跟着去南朝。三百人的话,南朝是绝不可能答应的。南朝在东起江淮,西至梁益驻守几十万人,可不是为了让三百敌军全副武装深入腹心之地的。三百人跟南朝的守军比,当然只能算是杯水车薪,可是如果在建康城内,运气好的话,连建康宫都有可能打进去。
第(1/3)页